安全工作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,特别在我们电力行业,几乎时时要强调安全、处处要注意安全、事事要保障安全,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,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。然而,面对一次次血淋淋的教训,许多同志还显得爱莫能助,有些却依然熟视无睹,习以为常。
一、安全是种能力
?????? 很难想象连“两票”都办不好的人怎能负责好施工安全。要保证安全不仅要有严密的组织能力、熟练的操作能力,还要有科学的防范能力和完善的应急能力。要提高安全能力一是要加强安全生产相关知识的学习。熟练掌握电力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、基本生产技能和技术规程,掌握安全规程及“两票”细则以及现代的生产管理系统的应用;二是要提高查找事故发生原因的能力。要认真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和应吸取的经验教训,要把同类事故进行横向比较,看清不同地方发生同类事故的不同原因。研究事故发展过程,分析事故发展的轨迹,把握其发展趋势。更重要的是要联系龙8日常工作实际,认真查找和消除安全隐患,事前防范事故的发生。三是要提高制定反事故对策的能力。为了提高班组长反事故的能力,要坚持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,以强烈的学习热情,深入钻研安全技术理论,广泛吸取电力系统、管理学、组织行为学、员工心理学等与安全有关的各种知识,勤于潜心思考钻研,不断提高制定反事故对策的能力。四是要提高事故预控能力。学习安全技术理论知识,落脚点和归宿点是提高对事故预控的能力。首先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,不断强化敬业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;其次要自觉克服安于现状、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,不断提高安全工作的标准和质量,全面提升事故预控能力。
二、安全是种责任
江泽民同志指出“安全责任重于泰山”。安全关系到个人的生命与健康、家庭的幸福与凄惨、企业的责任与形象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。
一场事故,留下了朝夕相伴、嗷嗷待哺、哭天喊地的妻儿,留下了鬃发斑白需养老送终的父母;一场事故,让企业微不足道的利润无尽流失;一场事故,让企业和电业人承担起无尽的指责和怨恨……。
?????? 古代早已有“安居乐业”之说,社会安定必能百姓乐于事业。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说:“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,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,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地位。”
电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,电力员工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使者。然而,个别同志仅将职工是否违章违纪作为衡量自己安全管理成效的标准,认为只要职工不违章违纪,没有出安全事故、差不多就行了,没有必要对职工再严格要求了。这种认识是片面的,如果只求过得去、不求过得硬,那么无疑会给安全生产造成隐患。
有一个座右铭叫:长治久安。所谓长治,就是一刻也不能放松警惕;所谓久安,就是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。这是辩证的,没有治就谈不上安,久安是长治的结果,长治是久安的保证。从这一点上讲,常思安全,是一个领导的基本能力,是一个干部的基本素质。在道德的修养上,孔夫子有一段名言:“吾日三省其身”。在安全的管理上,也应该遵循一个原则:“吾日三思其行”。
抓好安全就是要在“鸡蛋里挑骨头”。要“小题大做”,要抓着鸡毛当令箭、抓着芝麻当西瓜,把“小事”当作“大事”来对待,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无“小事”的观念,抓早、抓小、抓苗头,努力打牢安全工作基础。凡是对安全工作有影响的“小事”,要经常讲、反复讲。认真严肃地对待安全工作中的“小事”,纠正工作中的不良习惯,不给安全工作中的“小事”以生存的“土壤”,从基础上抓好安全工作。??
无数不安全事故的教训告诉我们: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。在安全工程科学研究中,人们概括出这么一条“事故法则”,也有人称它为“海恩法则”: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,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,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。要想消除一起严重事故,就必须把这1000起事故隐患控制住。事故背后有征兆,征兆背后有苗头。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,任何事故苗头都是可以避免的。世界上没有不可预防的事故。只有管理行为和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够。管理上的轻视,行为上的惰性,才是真正酿成事故的罪魁祸首。守土有责,安全责任重于泰山。
三、安全是种文化
一个人的安全意识强,并不称其为安全文化。实现安全不能仅依靠个体,更需要一个群体。很多安全事故,不仅表现在一个或几个人的失误,而且表现在群体团结帮助、共同监督的缺失。这种缺失使很多本可以避免的安全事故没能及时得到有效遏制。在有些地方,存在较明显的安全隐患,很多人都看见、都明白,但就是没有人提出来,眼睁睁看着小隐患演变成大事故。在有些单位,有的职工看见明显的违章操作,但认为不关他的事,不及时提醒或者制止,结果导致事故。就是因为没有群体安全利益观和责任感,人人抱着事不关己、高高挂起的思想。因此,加强以提高群体安全责任意识为重点的安全文化建设,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,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屏障。
怎样建好这道安全屏障?以人为本,保障人的安全和健康是一切生产活动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,也是安全文化的灵魂。人是安全保障的客体,也是施行安全行为的主体。人对安全的认知和情感化程度,直接影响在生产活动中的安全行为,很多时候甚至超过了制度和环境的影响。因此,加强以培育安全理念、思维、心态、知识、技能等为重点的安全文化建设,提高人的安全素质,是保障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。